来源:一德菁英汇
作者:车美超/F0284346、Z0011885/
要点速览版
二季度核心逻辑
供给:新船交付将超70万TEU,处中等偏上水平,老旧船舶拆解较2024年有所增加,叠加绕航持续导致的运力损失约20%-25%,预计欧洲航线的运力供给将保持增长6%-8%,增速较2024年放缓。
需求:随着欧洲央行降息周期的推进,预计欧元区经济增长或延续弱势复苏态势,欧洲零售业夏季备货周期启动将对需求起提振作用,预计中国至欧洲航线的海运需求增速将环比增长4%-5%, 海运市场需求改善预期增加船公司5-6月挺价概率。
操作建议:择机关注EC2506与EC2510正套机会,把握4月合约窗口期。
关键驱动:供需弱平衡下,关税与地缘扰动影响运价弹性,二季度运价中枢或环比回升但同比承压。
01
核心观点
集运市场地缘局势反复,中短期绕航延续。预计2025年二季度欧洲航线的运力供给将保持增长6%-8%,需求增速将环比增长4%-5%,供需增速较2024年均有所放缓。船公司5-6月挺价概率增加,但幅度受限。
02
内容摘要
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或延续弱势复苏,在欧洲零售业夏季备货周期启动提振有效需求作用下,欧洲航线海运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和,预计运价中枢或将呈现环比回升但明显弱于2024年同期的走势。
03
报告正文
1. 一季度集运市场走势回顾
现货市场:由于2024年年底航运市场集中出货行情以及2025年春节前囤货行情均未启动,传统季节性走势失灵,欧洲航线现货运价整体呈现下行趋势,这在近年来的现货市场表现是极为罕见的。一方面运输需求疲弱,市场货量低迷;另一方面,航运联盟重组初期,船公司之间竞争加剧,纷纷采取降价揽货策略来提高市场占有率。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统计,截至3月24日,上海出口欧洲航线(基本港)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较2024年年底跌幅超50%。
期货市场:一季度集运欧线主力合约整体呈现先抑后扬而后偏震荡的走势,主要波动区间在【1400,2300】。年初在现货承压下指数跟随调整,随后受地缘局势影响,复航估值得到修复。在船商宣涨运价的提振作用下,盘面提前交易需求改善预期,节后指数迎来反弹。不过季节性淡季由于货量有限,船东被迫继续调降运价,3月涨价证伪,指数再度回调。为抑制运价进一步下跌,部分船商于3月中上旬再度宣涨4月运价,叠加胡塞武装袭击美国航母,红海区域再添变数,对市场情绪形成扰动。目前集运现货市场偏弱令指数承压,但二季度需求改善预期仍在,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交易驱动频繁切换,指数波动弹性有所增强。
图 1.1:SCFI欧线与SCFIS欧线走势
图 1.2: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结算价(活跃合约)
2. 新船交付出现放缓 二季度欧线运力投放或增加
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2024年集装箱船交付量达300万TEU,创有记录以来新高。在新船交付的船型中,大型船舶占比较高,其中8000TEU及以上船舶构成了交付主体,而12000TEU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舶占比约为60%。由于新船集中交付且老旧船舶拆解量低,2024年全球集装箱船队规模增长近8.7%至3040万TEU,船队规模较2020年年初扩大30%。2025年1-2月,新船交付量约为38.7万TEU,较2024年同期下降15.9%,对供给压力有所缓解。2025年1-14周船舶检修量较2024年同期减少116.8万TEU,同比下降9.5%,随着船舶维修数量减少,市场上可供使用的船只数量相应增加,不过船公司适时采用减班降速的方式来平衡供需关系,叠加红海危机导致的绕航持续,运输时间延长需要额外运力补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运力过剩的影响。
图 2.1:近年来新船交付情况(TEU)
图 2.2:船舶维修监测(TEU)
按照造船周期以及全球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预估2025年新船交付量将达284万TEU,通过近年来交付情况的季节性规律观察,二季度交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预计2025年二季度新船交付将超70万TEU。船舶拆解方面,随着国际海事组织等机构对船舶节能减排要求的逐步提高,老旧船舶难以符合新标准,将促使更多的船公司选择拆解老旧船舶。据克拉克森预计2025年世界集装箱船舶拆解量将达23.6万TEU,较2024年大幅增长172%。考虑到船舶拆解量和交付量,预测2025年全球船队运力规模为3253.3万TEU,较2024年增长5.3%,增速减少约5个百分点。此外,专业机构Alphaliner也预测2025年拆船市场有可能呈现大幅增长,对运力增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图 2.3:主流船公司绕航统计分析(TEU)
图 2.4:全球集装箱船手持订单(TEU)
2025年一季度,由于绕航好望角航线导致的静态运力缺口基本被填补,超大型集装箱船利用率下降,部分改用12000-16000TEU中型船舶,单航次运力削减近20%-30%,有效降低空驶率至18%以下。据测算,2025年2月后,中国欧洲航线周度平均投放运力约为26.2万TEU,同比增长13%。上海至欧洲基本港周班次增至40班以上,运力供给环比扩张约12%,周均运力同比增幅或达9%。船公司通过扩大“减速航行”范围来吸收10%-15%的过剩运力,目前平均航速降至14-16节。在不考虑船公司主动停航的情况下,预计中国-欧洲航线运力投放理论高值二季度或在36万TEU/周附近,相较2024年周度运力理论高值32万TEU/周增加12%左右。
航运联盟重塑后,中国-北欧航线上的常规服务数量由此前的16条增加至17条,4月后将增加至18条。新联盟中,亚洲至北欧的航线可能会有19条,其中挂靠中国港口的有17条左右。具体来看,马士基的AE6、AE7、AE10、AE55(均为原2M航线)取消、独立运营航线ME7取消,赫伯罗特的FP1、FE2、FE3、FE4(均为原THE航线)取消,Gemini航线MSK(AE5)HPL(NE4)全部由马士基投船,对比2024年2M联盟运营挂靠港也几乎全部改动,由原来的5个港口变为现在的2个:青岛和盐田,目的港也是由5个变为现在的3个:伦敦、不来梅哈芬和汉堡。此外,新增3条Gemini航线:MSK(AE1)HPL(NE2)、HPL(NE1)MSK(AE2)和MSK(AE3)HPL(NE3)。
图 2.5:中国-欧线运力投放(TEU)
图 2.6:全球集装箱船运力以及分航线运力(TEU)
3. 欧元区经济弱势修复 二季度海运需求迎来改善
2024年欧洲经济受高利率、高通胀以及地缘政治拖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GDP增速下调至0.8%,2025年经济增速预计将有所回升,但过程或慢于2024年10月的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影响市场情绪,制造业修复弱于预期叠加关税政策存在高度不确定性,2025年的增速预测值被下调了0.2个百分点至1.0%,不过较2024年出现了改善。2026年,随着金融环境趋于宽松、信心改善以及不确定因素或有所下降,欧元区需求有望走强,使经济增速上升至1.4%。
宏观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综合PMI初值由2月的50.2升至50.4,为8月以来最高,且自2025年年初以来,该指数一直高于50的荣枯分界线,表明制造业持续的长期低迷有所缓解。随着基础设施和国防领域的巨额支出计划(尤其是德国),欧元区商业环境有望获得更多动力。二季度欧元区服务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居民消费信心可能会有所提升,进而带动服务业需求的进一步增加。然而,服务业的增长也可能受到劳动力市场和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后期需要关注其可持续性。预计二季度欧洲制造业有望延续弱势恢复态势,但复苏动能仍不强劲。德国和法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制造业表现对整体制造业复苏至关重要,但目前来看,两国制造业仍在低位徘徊,复苏基础尚不牢固。此外,全球制造业竞争激烈以及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将制约欧洲制造业的快速复苏。对于制造业企业,由于需求恢复较慢,可能还会继续面临一定的库存压力,而对于服务业企业则可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库存水平,预计二季度库存周转速度有望加快,补库周期或推升中国至欧洲的工业中间品海运量,对需求形成提振。
二季度欧元区零售销售数据可能呈现温和增长态势,随着经济的弱势复苏和就业市场的稳定,居民收入有望增加,消费者信心有望逐渐升温,从而推动零售销售的增长。不过需要警惕的是高利率环境下居民储蓄倾向较高,对消费和投资的抑制作用仍在,可能会限制消费支出的大幅增加。整体来看,随着欧洲央行降息周期的推进,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有望逐渐显现,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或延续弱势复苏态势,服务业将持续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制造业复苏动能略显不足,此外,欧洲面临与美国贸易冲突升级的局面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警惕多重风险带来的潜在压力。
图 3.1:《世界经济展望》增长率预测(%)
IMF、《世界经济展望》2025年1月更新
图 3.2:欧元区尚未进入补库阶段
图 3.3:欧元区零售销售数据(%)
图 3.4: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
据CTS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集装箱运输量达18316万TEU,较2023年增长近6.2%,其中12月份全球货运量达到1600万TEU,较11月环比增长4.5%,比2023年同期增长6.6%。货运量的增长主要由北美的需求推动,12月远东-北美的货运量超过200万TEU,同比增长8.6%,北美东西海岸的全年货运量达到2410万TEU,同比增长13.2%,是全球水平的两倍多。对于远东和欧洲的贸易来说,12月欧洲从亚洲进口的货物达到170万TEU,同比增长10.4%,1月远东-欧洲的运输量为178万TEU,中东/印度-欧洲运输量达为28.5万TEU。得益于远东、印度和中东的强劲出口,欧洲进口同比增长13%。考虑到上海港出运货量有限,可以推断出一方面转口贸易增加,另一方面产业制造转移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欧盟和南美国家对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贸易壁垒政策,严重影响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进而降低海运运输量。
春节后中国制造业及出口活动通常经历2-3周的低迷期,季节性淡季叠加2025年春节后欧线货量恢复缓慢,导致2月货量环比下降10%-15%。为应对需求低谷,船公司 采取灵活停航策略,其中上海至欧洲航线周班次减少至约35班,环比下降6%,部分航次合并以维持装载率。一季度欧洲经济受制于主动去库存周期,进口需求出现明显放缓。随着二季度欧洲零售业夏季备货周期启动,叠加下半年重要假期提前备货,需求存在改善预期,历史数据显示,2021-2023年二季度欧线货量平均环比增长9.2%,结合当前中国出口欧洲市场的特点,预计二季度中国至欧洲航线的海运需求增速环比增长4%-5%,受制于制造业复苏缓慢,消费品进口增速(如家电、纺织)或低于资本品(机械、汽车零部件)。考虑到欧洲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我国的光伏产品在技术和成本上具有优势,出口有望进一步扩大。对于塑料制品、机电、玩具等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出口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或维持高增。
4. 地缘关税不确定因素犹存 集运市场波动弹性增强
地缘局势方面,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5万人死亡。2025年年初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停火协议,但好景不长,3月中旬,以色列突然结束了脆弱的为期两个月的停火,恢复了对加沙地区空袭轰炸和地面行动。此外,胡塞武装对红海北部海域的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实施了打击,并声称如果以色列继续围困加沙地带,他们将恢复对红海和阿拉伯海与以色列有关联船只的攻击。鉴于红海航运危机仍未结束,欧盟理事会决定将欧盟在红海地区的海上安全行动任务期限延长至2026年2月28日,以继续保障该区域内的航行自由,此次延期伴随着超过17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旨在覆盖整个延长期限内的运营成本。中短期来看,红海区域大规模复航概率较低,绕航对运价底部支撑逻辑还在。
供需基本面,根据造船周期、全球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和季节性规律估算,二季度新船交付将超70万TEU,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过老旧船舶拆解较2024年有所增加,叠加绕航持续导致的运力损失约20%-25%,综合预计2025年二季度欧洲航线的运力供给将保持增长6%-8%,增速较2024年有所放缓。同样需求同比增速预计也会有所放缓,2024年绕航初期,运力损失未能得到及时弥补,美欧补库周期提前叠加大量港口拥堵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航运市场阶段性供需失衡,船公司趁机持续大幅提涨运价。2025年由于绕航常态化,静态运力缺口已被填补。随着欧洲央行降息周期的推进,预计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或延续弱势复苏态势,欧洲零售业夏季备货周期启动将对需求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预计二季度中国至欧洲航线的海运需求增速将环比增长4%-5%, 因对海运市场需求有改善预期,所以推断船东5-6月挺价概率将明显增加,但受制于制造业复苏缓慢,预计运价涨价幅度将弱于2024年,价格中枢或将呈现环比回升但同比回调的走势。
政策方面,贸易摩擦升级势必引发全球贸易的连锁反应,短期抢出口或带动运价回升,但长期来看将阻碍国际贸易流通,进而削弱海运需求令运价承压。回顾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演绎可知,2018年3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美线出现抢出口现象,转口贸易调整间接推高欧线需求,船东对大部分航线运价进行上调,其中SCFI欧线运价在2018年第三季度上涨约1000-1100美元/TEU,下半年贸易摩擦逐步升级,海运需求增速放缓,运价回落至800-900美元/TEU区间。2019年上半年贸易摩擦进入僵持阶段,贸易量收缩,运价下行至600-700美元/TEU。当前供应链转移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国内企业提前出口更多商品至产能转移地区,在该地区生产加工后再出口至美国来规避短期风险。在特朗普关税不断升级的预期下,出口贸易合同签订有可能延期,全球海运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近期美国301调查拟对中国船只征收高额停港费,单次靠港费用可能高达150万美元。虽然这一政策主要针对美国港口,但其影响可能波及全球航运市场,包括欧洲航线。船公司可能会调整航线以避免高额费用,从而增加绕行成本。停港费用一旦加征,船公司势必会将成本转嫁给托运人,可能导致运价提涨。
策略方面,EC2504合约即将进入交割月,交易驱动转向基差收敛,因此需密切关注现货运价变化。二季度供需矛盾阶段性缓和,建议货主把握4月窗口期签订季度合约。运力供给过剩但增速放缓,补库提振需求存在改善预期,对于2506合约不宜过分看空。按照传统季节性规律,10月由于国庆长假及节后一周通常成交清淡预计运价波动有限,套利方面可继续择机(价差收窄时)关注EC2506与EC2510合约的正套机会。
风险提示:地缘风险升级;贸易壁垒加剧;欧洲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图 4.1: SCFI欧洲航线季节性走势(美元/TEU)
图 4.2:TCI 天津-欧线与参考运价走势
图 4.3:EC2506-EC2510价差走势
图 4.4:EC2506-EC2510价差频率分布
编辑:王舟青
审核:寇宁/F0262038、Z0002132/
复核:何牧
报告制作日期:2025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