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的首批量产新能源汽车――宋PLUS DM-i冠军版正式下线。2023年,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公司凭借近20亿元的营业额成为了该国排名前20的贸易公司。
6月以来,小鹏汽车加速埃及市场布局,哪吒汽车拓展非洲市场,比亚迪在日本推出海豹车型……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正点亮一块块海外市场版图,将星星之火汇聚成汽车产业燎原之势。
比亚迪开启“亚洲攻略”,加速亚洲多国布局
在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吉扎克州,雄踞着一个白色的“钢铁国度”,这是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
据了解,该工厂第一阶段计划生产两款热销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分别是宋PLUS DM-i冠军版和驱逐舰05冠军版,该阶段工厂年产能预计达5万辆,以满足中亚市场的销售需求。
2023年3月,比亚迪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市场。据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和财政部税务委员会数据,2023年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公司实现营业额3.39万亿苏姆(约19.62亿元人民币),纳税645亿苏姆(约3733万元人民币),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排名第15名的贸易类企业。
6月28日,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的首批量产新能源汽车下线。当天,比亚迪还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签订了绿色交通合作倡议,将共同推广可持续的出行方式。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启动量产将会加速本地交通绿色转型。同时,绿色交通合作倡议的签署将展现出比亚迪对环保出行的坚定承诺。未来,比亚迪将继续以创新技术推动整个中亚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
除了以乌兹别克斯坦切入中亚市场之外,比亚迪在日本市场也再添一员“猛将”,加速亚洲市场布局。6月25日,比亚迪汽车宣布,其电动轿车“SEAL(即海豹)”将登陆全日本55家比亚迪授权经销商,同日起在日本开售,建议零售价52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3.85万元)起。
2015年,比亚迪在京都交付的5辆电动巴士,宣告了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2022年,比亚迪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在2023年相继推出了DOLPHIN(海豚)、ATTO 3(元PLUS)两款车型。
目前,海外市场已经成为比亚迪业绩增长“新引擎”。2023年比亚迪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24万辆,同比增长337%,让比亚迪成为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多的中国品牌。截至目前,比亚迪已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国等多个海外地区投资建厂,为中国制造擦亮“新名片”。
中国车企加速驶向海外,有望拿下三分之一全球市场
加速开拓海外市场的车企不仅仅是比亚迪,还有小鹏、哪吒等造车新势力。
据哪吒汽车官方宣布,哪吒汽车在非洲的首家旗舰店已于6月26日在肯尼亚首都内毕罗开业。这不仅是哪吒汽车在非洲的第一家旗舰店,也是非洲右舵市场造车新势力的首家门店。
目前,哪吒汽车的海外布局已经初显成效。2023年,哪吒汽车海外销量突破2万辆,同比增长567%。数据显示,2024年前5个月,哪吒汽车出口量达16458辆,位列新势力车企第一。
6月12日,小鹏汽车宣布,面向埃及市场发售小鹏G9、小鹏P7两款产品,将于本月底在埃及进行产品交付。据了解,2024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已与西欧、东南亚、中东、澳大利亚等地的多家头部经销商集团建立合作关系。
2024北京车展期间,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我希望小鹏汽车未来一半的收入在全球其他市场,一半收入在中国市场。”何小鹏称,今年计划将小鹏汽车的出口市场从原先的三个国家扩展至超过二十个国家。2024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累计出口量已经达到2023年全年出口量的61.8%。
从小鹏、哪吒和比亚迪的出海进程可以看出,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正全面走向海外市场。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中国品牌汽车制造商将在海外快速扩张,到2030年占到全球汽车市场33%的份额。
艾睿铂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预计为21%,其中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市场份额仅有3%。不过到2030年,中国品牌汽车的海外销量将从300万辆跃升至900万辆的规模,在中国以外地区市场份额增长至13%。
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微信公众号,2024年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0.7万辆,同比增长33%。5月份,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前五国家分别为俄罗斯(103763辆)、巴西(53164辆)、墨西哥(42192辆)、比利时(28851辆)、阿联酋(28661辆)。
崔东树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和东南亚纯电动市场表现很强,未来低价的插混也会改变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市场竞争格局。虽然美国采取“小院高墙”阻拦中国车进入,但未来中国汽车出口将实现强化根据地建设,实现自主品牌“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分布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市场突破,必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强名片。
责编:朱雨蒙
校对:赵燕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